各教学单位:
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建设工作的通知》(附件1),现开展2025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课程育人关键环节、专业育人关键领域,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有效助力高校内涵式发展。
二、申报限额及建设计划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行限额申报,我校分配名额1门。每个教学单位限报1门,优先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优质课程中遴选建设。
三、申报条件
(一)基本要求。
1.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在申报截止日前至少经过两个教学周期(跨学期课程,至少开设两个学年或两个年度,其他课程至少开设两个学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注重坚持守正创新,注重将课程建设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知识体系,传授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有效服务“四新”专业建设。
3.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能够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资源,并科学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体系,体现思想性、时代性和专业特色,有效实现教书、育人相统一。
4.课程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教学内容、方法及实施过程遵循教学理念,体现先进性、针对性与创新性,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成果和模式。
5.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育人效果显著,学生评教结果优秀,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
6.课程积极推进数字思政建设,依托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学工具或数字化资源库等强化数字化应用,推动思政教育与数字化教学深度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思政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辐射,提升课程育人实效与传播力。
7.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授课教师应为学校专任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
8.普通本科课程要坚持以本为本,聚焦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适应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
(二)其他要求。
已获批教育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的课程(以下简称“已获批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不得再以课程负责人身份申报同一门课程(同名称课程或名称高度相似课程,下同)。
如果同一学校申报课程与已获批课程为同一门课程,申报课程负责人应与已获批课程的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不同,且申报书内容不存在雷同情形。学校要将申报课程申报书和已获批课程申报书(原件)在学校公示无异议后向省中心推荐申报,公示情况(公示截图及公示的申报书)报省中心备案。
四、材料报送
(一)材料清单
1.申报书:课程负责人签字,申报单位盖章。(附件3)
2.教学设计样例: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5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求教学设计样例 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
3.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
4.支撑材料目录清单及有关材料
以上材料均可网上公开,请申报单位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二)报送方式
1.请于11月4日上午下班前,以学院为单位将推荐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4)Word版及签字盖章扫描的PDF版发送至3305596714@qq.com,申报书、教学设计样例、教案、支撑材料等由推荐课程负责人通过链接:http://5njljchd.mh.chaoxing.com提交(登录-点击个人中心),系统过时关闭,务必按照时间提交。
联系电话:8985871。
教务处
2025年10月28日
附件1:关于开展2025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建设工作的通知.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