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措施》通知精神,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未来学习方式,推进智慧课程建设,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以下简称省高教学会)和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省联盟)联合组织开展2025年山东省智慧课程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的
通过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设计科学、应用效果显著的示范性创新性智慧课程,推动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促进智能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激发广大教师运用AI技术进行学创新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与教学效果,助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二、建设标准
智慧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基于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通过AI大模型、大数据及虚拟技术等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体验,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建设理念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基于课程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提供更符合学生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引入智能助教、“数字人”、虚拟导师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智能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3.富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基于知识图谱、能力图谱、问题图谱和课程思政图谱等梳理教学内容,整合包括微视频、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文献资料等富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4.多元化教学场景搭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搭建虚拟教室、实验室和学习社区等泛在化智慧场景,借助“云端”的开放性,为学生、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创造更丰富、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加深课堂沉浸感和体验感。
5.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及时的学情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课堂的智慧管理和智能决策。
6.课程改革创新成效。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学生满意度高。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三、申报要求
1.申报课程须为高校自主建设且在校内开设运行的本科课程(课程运行平台不限),至少经过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明确。
2.课程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和申报课程的主讲教师,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能力突出。
3.课程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素质优良,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含课程负责人)。近两年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无教学事故和师德师风问题。
四、申报限额
本次智慧课程建设实行限额申报。我校分配智慧课程建设名额5门。
五、获评建设课程管理
省高教学会和省联盟将对获评建设的智慧课程颁发证书,并组织上线山东省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省平台)进行共享共用,组织上线工作另行通知。
获评建设的智慧课程须继续建设五年,其建设和改革成果要在省平台等网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资源和数据。省高教学会和省联盟对获评建设的山东省智慧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建共享等进行跟踪监测。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
六、材料报送
1.请符合要求的课程积极申报,各教学单位完成申报课程审核后将于4月21日上午下班前将《2025年山东省智慧课程申报表》(附件1)、《2025年山东省智慧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2)及与参评课程相关的佐证材料word电子版及盖章PDF扫描件发送至邮箱3305596714@qq.com。
联系人:祁兴芬,135834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