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2-27    浏览次数:

德院政字〔2022〕64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鲁教高字〔2022〕4号)要求,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一、工作目标

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全过程学业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统筹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一体化改革。实现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的“以教为中心”到“知识+思维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培养方式从“灌输式”到探究式、个性化的转变;学业评价从死记硬背、“期末一考定成绩”到独立思考、“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的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学习、“考试型”学习到主动学习、“创新型”学习的转变。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堪当大任的高素质人才。打造展示先进课堂教学理念与方法、优秀教学成果,树立教师典范、促进师生交流的平台,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内容

(一)改进学业评价方式,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改革期末一次考试评价的方式,推行全过程学业评价,科学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效果。

1.打破“一考定成绩”考核方式。支持教师通过教学平台设置不同考核模块的成绩比例,课程学习成绩至少由三部分构成:平时(可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及表现、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成绩、单元测试(含期中考试,考核形式包括知识测验、主题论文、调研报告、交流研讨、演讲等)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比例不超过50%,教师可根据考核维度的差异,进行得分比例的权重分配。偏理论性的课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将传统书面试卷考核与日常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随堂测验、思维导图、课程小论文、个人表现等结合,促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偏实践的课程,可以采取手工或软件技能实操、案例分析、实验测试、方案设计、作品制作展示、竞赛等考核方式。单元测试次数根据学分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确定,一般每门课程每学期4次左右。平时成绩和单元测试成绩应有明确的赋分标准,且具有足够的区分度,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及时保存课堂互动等过程性考核相关纸质版或电子版材料,加强平时成绩的管控力度,规范过程性考核。

2.推行“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根据专业的差异、课程内容和教学的需要,采取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支持各教学单位积极通过创新小论文、开放课题、案例分析、团队考核等方式,探索开放式命题、创作型考试的“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教师灵活设计题目,学生通过个人或分组作答,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提交答案,学生互评、教师批改,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上成果可以通过设置成果档案袋,由学生收集作品,并决定作品的呈现方式,提供从学生角度看待学习效果和学习经验的视角,为教师研究和改进教学提供重要证据。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战场,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打造“高阶学习”课堂。

1.更新课堂教学理念。贯彻OBE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考虑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期望而设计,将学生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聚焦点;落实以学生成果为导向,以保障全体学生获取未来工作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并围绕这些能力开展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践行以持续改进为重点,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必须促进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进行改进,形成可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每学期,各教学单位结合专业实际,邀请省级以上教学名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题培训至少1次;每月,各基层教学组织除正常的教学、教研活动外,至少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改革专题教研活动,进行教学反思,总结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并于每学期末,推出1期教学专题简报。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高阶性,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要开展说课教学,说教材、说教情和学情、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依据,使学生对课程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明确告知学生,学完本门课应该具备的素养、思维、价值观,以及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突出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避免照本宣科,一本教材讲到底,鼓励教师开发活页式教材,课件中插入优质慕课视频、网络视频或自建的本地视频,利用音频、视频、图片、文本自由组合的形式设计新式数字化教材,及时将前沿成果、现实案例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进而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实际,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挑战度,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与能力,适当提升教学内容的难度,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对学生科学“增负”。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鼓励教师选取不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致力于打造“金课”,逐步消灭“水课”。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科研究,探索学科前沿,积累学科研究成果,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当中,并在教案、教学设计及专项教研活动简报中予以体现。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和创新,打破死板、单一的课堂讲授式、灌输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雨课堂、超星学习系统等混合式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学校将及时对教师使用混合式教学情况通过平台开展检查和督导。教学过程中主动采用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TBL(基于团队的教学方法)、PBL(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等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做到教学相长。课后,要按照学校要求开展课后专项知识解读、习题辅导,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重从实践中积累教学案例,每年度,各基层教学组织汇编可执行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专项教研活动简报中予以体现。

4.打造课堂教学合力。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统筹教学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发挥团队合力,开展集体学习、集体研讨、集体备课,逐步消除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差距,确保不同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内容和效果基本一致,促使教学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高效”。各基层教学组织要严格按照《德州学院关于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实施办法》规定,扎实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将在期中教学检查活动中安排专项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完善课堂教学管理,确保改革成效。科学设计学业评价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管理机制,稳妥推进,务求实效。

1.完善全过程学业评价制度。课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要根据课程特点,组织授课教师研究制定科学严谨的全过程学业评价大纲,支持教师设置不同班级考核评价量表,明确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规程等,经所在学院论证通过后实施,并于开课前和学生详细讨论评价量表,仔细解释评价标准的含义,直到所有学生充分了解为止,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步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建议,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确保全过程学业评价结果的准确和公平。

2.健全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各教学单位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对课堂教学实时监控,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管理机制。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利用督导队伍,指导学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学院要落实课堂教学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和课程教学团队,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日常监督,确保课堂教学改革成效。

三、实施步骤

(一)学习提升阶段(2022年11月-12月)

成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学院课堂教学改革专班,充分调研课堂教学现状,组织教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文件和典型案例,聘请专家为教师培训,深入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和任务。发动广大师生自查不良的教法和学法,找出阻碍高效课堂的症结,促使师生认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改革。

(二)首批启动阶段(2023年3月—7月)

我校师范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各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启动首批课堂教学改革,其余课程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展。各教学单位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及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专业及课程实际,制定专项行动方案。

(三)实施落地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2月)

首批课程所在教学单位以突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为原则,通过自主反思、集体研讨、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等渠道不断学习研究,借鉴反思,专题谋划、专项推进、精准施策。教师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课堂活跃度增强,教学及学习效果提升,学校组织专门力量做好督促和检查。

(四)全面实施阶段(2024年3月—2024年6月)

首批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课程落地见效后,学校所有专业的核心课程实施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全覆盖。

(五)总结提升阶段(2024年7月)

找亮点、抓特色、树典型、重推广,挖掘一批优秀案例和成果。对开展有力、课堂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单位,在教学研究建设申报等方面予以支持,并在全校推广经验、示范引领;对开展不力,课堂教学质量差的教学单位,进行限期整改。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校上下要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周密部署,高度重视。学校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由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任副组长,教务处、教学质量督导与评估处、人事处、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处、创新创业学院、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统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处长任主任,具体落实开展各项工作。二级学院建立课堂教学改革专班,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院长担任副组长,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辅导员、学生干部等组成。各学院要制定本单位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各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一院一策”“一专业一策”“一课一策”,确保科学合理,取得预期成效。

(二)强化二级学院主体作用。各二级学院要组织召开动员大会,把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方案、举措等,向本单位师生广泛宣传动员,让学生真正认同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全过程学业评价对自身能力培养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让教师充分认可、学业导师与班主任充分了解改革的目标、方向和任务。通过宣传动员,力争在本单位范围内形成认同改革、支持改革、自觉改革的良好氛围,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落地。各教学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一院一策”“一专业一策”“一课一策”等方式,认真研究制定单位及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包括组织领导、全过程学业评价、高效课堂构建等内容;单位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报教务处,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由学院留存。鼓励教学单位结合自身实际,集聚课程优势,开展重点内容改革,形成改革特色。

(三)加强政策支持,建树典型成果。学校出台课堂教学改革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每年度评选10门左右校级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评选方式:由个人或单位于开学初申报,学校组织专家于本学年内随机听课至少10次,专家按照评分标准现场打分并给出指导意见,年终,教务处收集汇总后,按照得分高低进行推荐。学校将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改革成功经验。同时,将各教学单位改革成效纳入年度考核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