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举措落地落实,教务处利用寒假时间召开了课程思政协同建设会议,对德州学院2020年《高校书记校长改革创新亮点实施方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行同行体系建设》进行了研讨,同时要求围绕应用型高校转型,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凝练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指导中心发挥典型带领作用,指导、带动全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校一致坚持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建章立制,抓好“顶层设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德州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及具体措施,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出台《关于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的指导性意见》,在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及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融合。成立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指导中心、示范中心,院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被人民日报数字版、山东教育卫视、山东教育新闻网转载报道。出台“弘美”大课堂工作方案,深入开展美育教育,在美育教育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强化课程建设,抓好“主战场”。出台《关于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各类课程充分挖掘和教学环节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科学合理设计思政教育内容,确保每一门课程中都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造一批特色美育类课程,构建了“大学美育”“汉诗文吟诵”“书法艺术”“俯瞰美丽中国”等60多门课程组成的美育课程群。打造课程思政“金课”,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遴选活动,2020年共评选出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案30个,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30个,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研论文10篇。举办“开学第一课”,搭建课程思政“云课堂”。先后举办了《战“疫”中的中国力量》、《返校复学 常态防控 德院在行动》、“你好!新学期”为主题的老生版和“你好!新同学”为主题的新生版的“开学第一课”,将伟大抗疫精神、医护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及德州学院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中,并使其成为常态化工作内容,形成工作长效机制,每学期围绕不同主题组织好模块架构,强化课程的感染力和针对性,提高课程策划制作水平,将开学第一课变为名副其实的思政“金课”。
强化师资队伍,抓好 “主力军”。制定《德州学院“教学名师”岗遴选办法》,增加“思政育人名师”岗5个,用于表彰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色的教师。2020年共有4名教师获批“思政育人名师”。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对接教学单位对接专业,以教师教学沙龙、教师工作坊等为载体,开展“集体备课”、“课程思政研讨会”等,不断提高专业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先后邀请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和首届国家社会实践类一流课程主持人廖华英教授,我校获首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蔡青为全校教师开展讲座、观摩示范会,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责任,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强化典型引领,抓好示范带动。设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专项,重点培育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成果,在全校树立课程思政教学标杆。我校刘印房教授申报的课程思政课题“基于课程思政的地方高校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获批省级教改重点立项项目。我校王延敏教授申报的课题“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世界现代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获批省级教改面上立项项目。我校3项课程思政课题积极申报2020年省级课程思政专项课题。学校始终秉承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以德铸师魂、以精强师技”的师范教育育人特色,坚持对师范生技能“四年不断线”的培养机制,在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团体铜奖,28人获奖,其中一等奖7人。每年将近上千名师范生到德州市所辖县(市、区)200余所中小学校进行支教,变身成为思政课程的“小讲师”,成为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