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5日)
车 滨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这次教学工作会议,是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校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制定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之际,召开的一次加快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动员会、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部署会。会议的主题是,深化产教融合,加快转型发展,奋力开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本次教学工作会议,会前召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教务处等多部门积极筹备,为开好会议打下了基础。此次会议又恰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省教育厅刚刚举办 “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论坛”,从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等9省区教育厅到许多地方本科高校,对应用型大学建设提出了系统的论述,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我们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会上,我们表彰了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听取了教学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的典型发言,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耕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所有老师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胜村校长就教学工作做了很重要的讲话,回顾总结了“十三五”以来的教学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全面部署了2021年的教学工作任务,对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请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研究具体贯彻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下面,就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应用型大学建设工作更好地落地落实,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更加聚焦应用型大学建设
随着“十三五”收官,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转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一个非常鲜明的政策导向是,更加注重分类发展,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在闽江学院考察时强调,地方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年3月份,国家正式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近年来,我们山东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转型要求,也在积极引导和推动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在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的同时,实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计划,出台《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全国首个《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标准》,明确28项建设内容、86项指导标准,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思路。在此基础上,首批遴选确定了包括我校在内的20所高校为建设支持单位。自2019年以来,省里还对省属高校实施了分类绩效考核,从连续2年同类院校考核成绩看,名列前茅的大都是应用型特色明显的高校。事实证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标准》,细化落实措施,把我校的应用型大学建设落到实处。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咱们必须强化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定位,牢固树立与区域经济社会休戚相关的发展观,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与地方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对接,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大紧缺人才和技术服务供给,切实以服务地方求的支持,以贡献地方推动发展。我校在2017年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积极对接产业发展要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探索转型发展路径。2020年以来,将办学目标进一步确定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断深化校城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争取条件支持加快转型发展,但与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山东省关于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上周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省教育厅举办“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九省区会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就“加快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共同发出了《青岛倡议书》,提出“六个坚持、四个转变、一个全面”的倡议,即:坚持理念为先,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产业为要,坚持融合为基,坚持特色为根,坚持改革为重,统筹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形成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大学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把办学目标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这为我们深化产教融合、加快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在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警惕五个“思想误区”。一是要警惕应用型本科高校就是“低水平”高校的思想误区。“研究型”、“应用型”是办学类型的划分,不是办学层次的区分,要明确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不是要降低学校的办学层次,也不是将学校变成职业技术学校,更不能认为应用型大学就是低水平大学。二是要警惕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让学生“学技能”的思想误区。要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其中,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人才,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要培养卓越工程师这类人才。三是要警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必须全部是应用型专业的思想误区。要明确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可以是新建学校,也可以是办学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可以是学校里绝大部分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一部分专业转型。我们在深化产教融合、加快转型发展中也不是要搞“一刀切”,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个别已经形成优势的学科专业特色,以及独具德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特点(如高就业率、高就业率的“双高”特色),要继续保持其优势特色。四是要警惕应用型本科高校不用发展学科的思想误区。要明确学科建设是高校立命之本,一个高校是否能够立得起来,有没有特色,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基因,关键要看学科。大家也要清楚,我们建设应用型大学,绝不是放松科研,而是让大家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性,提高转化率。五是要警惕建设应用型大学会影响学校办学层次提升的思想误区。要明确高校只要在师资、经费等方面符合《学位授权审核标准条件》规定,均可申报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与学校类型没有直接关系。这次和我们一起获批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的,就有6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老牌大学。这些思想上的误区,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影响了我们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步伐,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切实采取措施予以扭转。
二、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关键和根本在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永远是高校工作的主旋律。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我们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更加聚焦人才培养,找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符合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是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要必须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坚持以服务学生全面成才为中心,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和教学组织方面不断改进和优化,注重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和价值元素,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具有高尚情操、优秀性格品质、具有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的“小德”,更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的“大德”。
二是必须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目标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紧扣“应用型”办学定位,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积极寻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入点,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要推进校政行企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畅通多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通道;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深度协同,实现产教资源要素的互相转化;要推进工、理、经、管、文、艺、法各学科应用转型,增强专业服务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围绕产业链引进行业企业相关科研及生产基地,与行业企业共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要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与培训,将企业真实研发项目引进实践实训课程,将项目实施变成课程内容,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的老师还要做好产教融合出科研和教学成果的文章,要注重成果或观点被政府、企业、社会的接受程度和实用性,注重对实施中可能碰到问题的分析和对实施成本的评估,注重考虑企业方或其他合作方的意愿,把握好措施的轻重缓急,防止讲道理多,详细测算少,防止不顾现实条件的盲目措施,防止自说自话的单方面思维。
三是必须把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工作着力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既要注重在点上建设和突破,又要注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如在培养定位上,要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地方性方面,坚持学科专业适应地方,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引领地方;应用型方面,围绕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化方面,以国际化的理念、国际化的思路、国际化的平台促进应用型高校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再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大力引进和培养行业产业领域的大咖,努力打造一批既有高超教学能力又善于产教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再如,在专业建设方面,要突出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着力打造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强化专业特色发展。又如,在培养模式方面,遵循成果导向理念,强化以“学”为中心,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突出应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革,注重个性化培养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建立全过程、一体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总之,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德州学院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收效。
三、聚焦应用型大学建设,凝聚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
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要瞄准目标、同向发力、合力共为,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制度建设到位、条件建设到位、氛围营造到位。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组织保障是根本保障。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是单一部门的事情,需要全校同心协力。学校党委、行政要始终坚持把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顶层设计。学校领导要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转变观念,带头推进落实,在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在支持教学、推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献计献策、贡献力量。二级学院要认真履行人才培养主体责任,按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标准》的具体要求,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模式、资源条件等方面花大气力研究,下真功夫落实,努力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行家里手。各职能部门要坚持服务中心,始终做到,在制定政策措施时多向教学工作和一线教师倾斜,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多向教学工作和一线教师倾斜,在落实待遇时多向教学工作和一线教师倾斜,在全校形成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的浓厚氛围。
二要夯实制度基础。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制度建设是重要基础。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标准》,补齐教学领域制度短板,让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事项、中心环节和关键过程都能运行在制度的轨道上;要健全教育教学激励机制,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教学名师、教改课题、教学成果奖等为抓手,引导教师潜心教学、教书育人,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努力打造具有德院鲜明特色的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要健全教育教学约束机制,健全完善主要教学环节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评价标准,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质量。
三要加大条件建设。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条件建设是重要支撑。要加强应用型办学条件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化教学,更加突出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工程”,建成一批高质量实习实训中心,建成一批高水平实验实践平台,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更好满足社会需要。要继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尽管我们的财务压力很大,办学经费比较紧张,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教学投入优先原则,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舍得为教学花钱、舍得为教师花钱、舍得为学生花钱,确保教学日常运行支出。要利用多方资源,支持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经费保证。
四要注重氛围营造。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氛围营造是环境保障。要着眼革新观念、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开展好应用型人才培养解放思想大研讨活动。要鼓励各单位的首创精神,通过与省内其他相关高校的比较,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建设标准和方法步骤,力争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形成各具自己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亮点。要加强宣传引导,善于总结和提炼,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全力营造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好舆论氛围。
同志们,改革创新天地广,奋发有为正当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学校加快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教学工作、培养更多优秀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以这次教学工作会议为新的契机,齐心协力、改革创新、攻坚突破,把深化产教融合、加快转型发展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奋力开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局面,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