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长院长谈转型】抓住新机遇 构建新类型 实现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15    浏览次数:

        山东省组织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一方面说明我省推进高校分类发展动了真格,一方面也说明应用型这一高校类型得到认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首批建设单位,我校将应用型转型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十四五”规划中做了部署。同时,组织开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思想解放大讨论”,动员全校教职员工统一思想、全员投入,边学习、边讨论、边推进、边整改、边提升,推进办学模式、结构、层次、质量的全面转型和提升,从而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

        应用型高校是全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刘振天,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10月第10期),与研究型高校和职业技术高校共同承担着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应用型高校群体,多数是2000年左右及之后升格的地方本科高校,相比研究型高校和职业技术高校建校即有明确的定位不同,这类高校是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升格的标准基本是按照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确定的。20年来,这个群体经历了从跟随、模仿、同质化发展到创新、特色发展的历程,为建立这一类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育类型,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用型同样是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包含明确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包含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包含适应这一类型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机制等。如果我们还没有清晰地观察到这一体系的完整形象,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层面都在做出的努力。2015年,国家明确提出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之后的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及新时代高教40条中,都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进一步指明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方向。2020年10月,山东省出台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研制了全国首个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标准,并在全省首批遴选了包括我校在内的20所高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学校,一部分老牌省属高校甚至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也积极加入进来。可以说,“我国应用型本科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已经形成,我国应用型本科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顾永安,《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9期)所以,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锚定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一门心思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尽快提高质量、提升层次、健全体系、办出特色,走到同类院校前列,而没有必要纠结于应不应该、合不合适。

        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推进。学校制定的建设方案已经通过教育厅专家组的审核论证,是我校今后三年转型发展的纲领。要全面推进方案落实,推动办学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转型,就要深化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改革,强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完善学校现代化治理结构,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探索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办学模式,形成多元参与、多主体办学的办学形式。就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专业、课程、教材、课堂进行深度改造,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就要深化产教融合,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推进学科专业对接行业产业,形成特色专业集群,实现专业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就要深化校城融合,以产业学院、科技园区建设为主要抓手,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协同创新,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就要深化人才队伍改革,引导广大教师在育人理念、培养方式、自身发展等多方面深入转型,打造一支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要深化文化育人改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应用型高校特色校园文化,以文化人。就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走出去、引进来,讲好中国故事,汇聚国际资源,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转型发展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又要特别注意做好自选动作。应用型高校和其他类型的高校一样,也需要创新发展、办出特色,而不能千校一面。学校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何为高水平?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创新发展”战略,就是要强调错位发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避免落入新的同质化窠臼。在大学治理上,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效率校园、活力校园、智慧校园。在专业布局上,要做大新工科、做强“健康+”、做优师范类,以专业集群发展打造强有力的学科专业支撑。在人才培养上要敢于冒尖,大刀阔斧改造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培养拥有健全心智、健康体魄、坚实基础、坚强毅力、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要为更多的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使不同特点的学生百花齐放、各美其美。在服务地方上要着力彰显存在感,一方面成为德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极,一方面成为大院大所大才对接德州的落脚地,锻造推动校城共同发展的金手指。在国际交流合作上应聚焦发力,通过办学机构、重点项目、智库建设等,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合作交流的重要基站。总之,转型发展的最佳状态是“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最适应社会需要”,这也是应用型高校差异化、个性化、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