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长院长谈转型】以服务促转型 扎实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
发布时间:2021-07-15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十四五”开局之年,德州学院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这为学校转型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地方院校,要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立足地方、面向产业、依托企业、服务区域,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校地、校企开展深度合作,提升服务地方工作水平,扎实推进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

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服务方向

        德州学院植根德州,服务德州经济社会发展是立足之本、发展之要、力量之源。为做好服务地方工作,“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出台《德州学院服务德州行动计划(2016-2020年)》、《德州学院“对接京津冀 服务示范区”实施意见》、《德州学院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德州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等服务地方文件,并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综合运用管理、制度、考核、激励等手段,督促落实具体项目的执行,确保学校服务地方工作取得实效。

        刚刚出台的《德州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校城融合行动计划,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十四五”期间的服务地方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校城融合发展,学校出台了《德州学院服务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行动方案》(德院政字2021[49号]),为服务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动教研产融合发展体系形成,学校出台了《德州学院关于落实教研产“三个一”融合工程工作方案》(德院校办字2021[3号]),要求学校结对科研院所、结对产业园区、结对行业企业,构建起开放共享融合发展机制,形成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产业园区融合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服务地方务求实效

        学校注重围绕区域主导产业、企业,加大科技协同创新力度,联合共建研究基地、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为地方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持。近年来,合作共建各类科研创新平台60余个,与企业合作共建博士工作站8个,通过合作平台的共建,搭建起了人才共用、科研合作、成果共享的机制,有效推动了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的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学校鼓励以项目合作为切入点,主动参与地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重大项目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持。近年来,一是学校围绕地方实际需求,大力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横向合作项目300多项,二是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近30项,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活动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三是围绕德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的决策咨询研究100余项,仅2020年有6项高质量、高层次的智库研究报告和专项研究成果被市领导批示或省市相关部门采用。

学校围绕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和服务地方的定位,大力开展产教融合、科教结合,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与德州扒鸡集团共建了“扒鸡产业学院”、与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共建了“泰山体育产业学院”、与德州市大数据局、山东黑马集团共建了“互联网产业学院”、“大数据实验中心”、“德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与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共建了“半导体产业学院”,现双方正在积极申报山东省半导体材料重点实验室。

发挥人才优势,对接地方发展新需求

        为制度化做好服务地方工作,我校还专门出台了《德州学院学院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德州学院博士教授进企业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科技人员专业优势,发挥高校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的促进引领作用,支持、引导广大教师和科研团队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破解技术难题。

        一是博士、教授到企事业挂职锻炼。实施了博士、教授进企业行动计划,现已先后选派400多人到企事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300多项,开展合作项目、申报专利、企业标准等40余项,开展企业人员培训180多人次,为企业提供了直接技术支持,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二是选派骨干科技人员担任科技副镇长。学校选派相关专业的博士26人,到夏津县、武城县、陵城区、乐陵市等县市的乡镇担任科技副镇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三是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服务员。学校向乐陵市杨安镇派遣25名专业科技人员担任科技服务员,对企业、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定点帮扶,提供科技服务。组织农学专业的博士、教授30人次加入德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全市农业专家服务人才团队,帮助农民解决农业产业中的技术问题。四是充分发挥省派挂职人员作用。按上级要求,选派“第一书记”、“四进工作队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员”等20多名科技人员下基层帮扶,加强学校与帮扶地的联络沟通,促进对帮扶地的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撑,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和教育扶贫工作开展。

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争创特色

        学校发挥师范教育特色,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展开基础教育合作,组建德州学院附属实验小学联盟学校,共建德州学院附属第一实验小学,选派教育学博士、资深管理人员担任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和附属实验小学联盟校的校长。一是重组学校管理团队、充实优化教学力量,着力打造新时代优质特色学校,德州学院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建设迈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一步。截止目前,德州学院派出20多名博士、教授,通过开办学术讲座、参与课程建设、图书馆建设、小学社团建设等形式,全方位地对接开发区附属一实小和联盟学校。二是创新了工作模式,通过开设名师工作室、签订横向研究课题的方式,提升小学的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音体美劳等相对薄弱的课程,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三是将大学的校园打造成附属联盟学校的校外研学基地,德州学院的青少年科普基地、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实验室、图书馆、桑恒昌文学馆、信仰长廊等教学、科研资源均与联盟学校共享。四是德州学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学生到联盟校挂职锻炼、支教,着力解决目前开发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师资短缺问题。上半年有58名师范专业支教学生承担了为期四个月的联盟校教学管理任务,深受联盟校师生的好评。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定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落实和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与德州市开展校城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服务德州规模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全方位、全层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科技研发、决策咨询、文化研究、教育培训、公益活动等方面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在服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政府决策、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区域人力资源建设、活力德州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二是服务德州效益上实现新突破。以服务德州市“541”产业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校科技研发、决策咨询、成果转化等方面作用,与行业企业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开展联合科技攻关项目,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和能力提升,在服务德州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服务德州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校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服务德州质量和水平,通过与科研院所、产业园区、行业企业共建高端智库平台、重点实验室、产业学院、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中心等举措,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组建重点科教产融合联盟,构建起开放共享融合发展机制,形成教研产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力服务现代化新德州建设。